新华全媒+丨一份苏区“课表”点燃儿童教S包養行情育“星星之火”_中国扶贫在线_国家扶贫门户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614e13d2db32.57059660.

新华全媒+丨一份苏区“课表”点燃儿童教育“星星之火”-新华网

新华社南昌5月31日电 题:一份苏区“课表”点燃儿童教育“星星之火”

新华社记者胡锦武、邬慧颖、周密

江西瑞金沙洲坝,红井汩汩不息。

在距离红井不远处的列宁小学旧址内,时常坐满来自全国各包養網地的游客,在这里认真听一堂内容生动的党史课。

课堂间隙,包養網一缕阳光透过窗栏洒向黑板旁的墙面,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纸张,上边印着“科目课程”4个大字,之后是“小学前三年科目为国语、算术、游艺(唱歌、运动、手工、图画),但国语课程中要包括乡土地理、革命包養網历史、自然和政治……每周和每天的课程安排要合理分配,符合教学包養網规律”。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份类似于现在学校课表的“科目课程”,“诞生”于约90年前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年代。

这是苏区时期的列宁小学课本(2021年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摄

“苏区时期,尽管条件艰苦,但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工作,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并且课程多样、寓教于乐。”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讲解员钟婷说。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后,苏区几乎村村都办起了列宁小学。师资不够,就开展师范培训教育;没包養有校舍,就把祠堂腾出来;没有课桌板凳,就用门板和砖头搭起台子;组织人员专门编写“列宁小学”课本。

如今,在包養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兴国革命纪念馆等赣南多地的纪念馆内,包養陈列着当年珍贵的课本原物。《识字课本》《列宁小学国语教科书》《算术常识》《自然常识》……一份份课本历包養经漫长岁月,其中丰富的包養網教学内容映照出当年苏维埃政府为儿童教育付出的心血。

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图画犹如星星之火,照亮了苏区儿童的成长之路。战场上枪林弹雨,红军战士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惧生死,守护着列宁小学内的一方净土。

这是苏区时期的列宁小学课本(2021年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摄

“那时,只要想读书,任何人都可以去列宁小学上学。”

这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崇贤乡霞光村101岁老人温家俸多次提及的一句话。1931年,这个农民家庭出身包養的孩子走进列宁小学,接受知识的熏陶。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温家俸每天清包養晨去读书,到了下午就和同学们一块去村口放哨。和温家俸一样,全班30名学生在这里学习了语文、数学、生活包養常识、唱歌等各类课程。

知识改变命运。1945年,师范毕业的温家俸成了一名老师,从此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直至退休。

忆起往日岁月,温家俸老人唱起了曾经学过的歌曲:“农村大革命,杀土豪,斩劣绅,一个不包養網留存,建设苏维埃,工农来专政……”

老人嘴角微微颤抖,歌声铿锵有力包養網包養網仿佛回到在列宁小学读书时。

由于苏区儿童教育的蓬勃发展,当年与温家俸一样受益的孩子比比皆是,大部分适龄儿童都得到了免费上学的机会。瑞金市委党史办介绍,据1934年1月统计,仅江西、福建、粤赣三省就有列宁小学3052所,学包養網生89710人,先进县学生入学率达60%,而当时在白区号包養網称教育最发达的江苏省也只有约10%。

兴国县列宁学校包養的孩子包養網们正在玩游戏(2021年5月25日包養網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摄

如今,赣南老区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让孩子从“有学上”到“学得好”。位于兴国县长冈乡的长冈乡调查会会址,苏区时期是一所列宁小学。不足100平方米的屋内,整齐摆放着讲台、课桌、课椅。不远处,沿袭了“列宁”二字的兴国县列宁学校,传来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

故土换新颜,当年简陋艰苦的教育环境已经改变。以义务教包養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方包養向,包養兴国县列宁学校已建设了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包養包養網教学体系。全校共有23个教包養学班,在校学生1041人,计算机教室、小学科学室、美术室、电子琴教室、物理化仪器室等一应俱全。

截至2020年底,赣州市共为中小包養網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36392间、录播教室552间、“专递课堂”教学点1137个。全市185所优质学校与2包養54所农村薄弱学包養校结对帮扶,极大包養網提升了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